撰文:賴建志醫師
什麼是齒顎矯正?
在接受齒顎矯正治療前,必須先了解有哪些地方想要藉由齒顎矯正治療而得到改善?
良好的溝通可以使醫師充份了解患者與家長的需求與期望,
也可以使患者與家長充份了解醫師可能採取的治療方式與可能可以達到的效果。
但是,不同的齒顎矯正治療方式各有其極限,且治療過程中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
因此無法保證可完全達到預期評估的治療效果,所以治療前的溝通實為最重要的一個步驟。
齒顎矯正的過程為何?
建議的齒顎矯正治療流程如下:
1.初診及諮詢 2.必要資料的收集(石膏模型、口內外相片與X光檢查、全身病史與牙科病史…等)
3.病例診斷分析決定治療計劃 4.一般牙科治療
5.齒顎矯正治療 6.維持性齒顎矯正治療與定期複診。
矯正治療前,建議先進行一般牙科治療
(例如:蛀牙的填補、根管治療、牙周病、更換不良補綴物及贋復物或阻生智齒拔除…等)。
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例如:兩顆牙齒間的鄰接面蛀牙、不易填補或不易牙周處置的異位齒…等),
則需在矯正治療一段時間後,才能妥善的處置。
若有此情況,醫師會於說明與討論時告知。
多數的患者與家長大多數皆以外觀的改善為其主要訴求。
而齒顎矯正治療對外觀的改善,多集中在下顏面部的唇紅緣區域附近,
超出此區域則治療效果愈無法預測或是沒有效果。
每個人的上下顎骨之間(橫向、垂直、前後)皆存在著某一定程度的骨骼落差或不對稱,
所以如果單純接受“齒列”矯正,大多是以牙齒位置的改變而達到外觀改善的掩飾性治療 (掩飾骨骼落差或不對稱)的效果,所以上下顎骨相對應之軟組織於治療後較不會改變,
牙齒的角度可能也會不盡理想,
至於牙齒中線與咬合平面的位置也會因為骨骼落差或不對稱而會與外觀上的中線有些微的差異。
在矯正治療期間,
可能會因為進食習慣改變而可能會有脂肪組織減少或咀嚼飢的肌肉萎縮等軟組織的改變,
進而造成兩側臉頰或是法令紋區域可能會有外觀上的變化也是無法完全預測的。
如果想要達到上下顎骨相對應之軟組織有顯著變化的效果(例如戽斗、嚴重暴牙、微笑露齦…等問題),
則必需要考慮合併正顎手術、其他手術、口內及口外活動式矯正裝置或骨釘骨板等骨骼錨定裝置的治療方式。
換言之,醫師所移動的皆是硬組織(牙齒或上下顎骨),軟組織或外觀會有不可完全預測的變化。
每位患者的齒列磨耗現況各有不同,而在牙齒移動後,原有的磨耗面就無法按照原來的位置咬合。
因此,在矯正治療完成前,需要對牙齒咬合面的琺瑯質做咬合調整以達到較穩定的咬合狀態。
不僅是顎骨會有骨骼落差或不對稱,齒列也存在著此現象。
例如:牙齒的大小比例不正常、牙齒的形狀異常、牙齒的數目不均等、不對稱拔牙、 左右差異性錨定喪失…等狀況,於矯正治療時常有可能需要牙齒間琺瑯質的寬度調整、 活動式上下顎間橡皮筋、活動式矯正裝置、骨釘骨板等骨骼錨定裝置或其他的牙科治療, 才能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齒顎矯正的原理是甚麼?
牙齒為什麼會移動呢? 在力量的作用下,牙齒周圍的牙周膜會有張力與壓力的變化,
進而誘發骨頭的沈積與吸收後牙齒就會移動了,但是也有可能會造成牙根吸收的情形。
所以,力量絕對是牙齒移動最重要的因素。
不同的矯正器、不同的矯正線與不同的矯正法會對牙齒產生的力量皆不同,
所以自鎖式矯正器在相同的矯正線作用下所產生在牙齒上的力量是較小的,
而LH矯正線在相同線徑的情況下對牙齒上的施力也是較小的。
一般來說,不同的個體、不同的牙齒移動方式所需要的力量大小也不同、牙齒移動的速度也不同。
所以,對於矯正治療的時間的長短,為矯正醫師根據過往治療經驗所做的初步評估,以供您參考。
但實際治療時間則會因人而異,並有可能會超出原先預估之治療時間,
而其原因可能為: 顎骨不正常發育、沒有依醫師指示使用頭套、橡皮筋或活動裝置之裝戴時間不夠、 口腔衛生不佳、矯正器時常脫落或延誤回診等。上列這些因素都有可能會延誤療程及影響治療結果。
在矯正治療期間,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口腔清潔。
口腔衛生不佳可能會導致牙齒發生齲齒、脫鈣腐蝕,
也可能造成牙周組織不健康而使齒槽骨被破壞吸收的情況較容易發生。
因此,在您的矯正治療期間內,定期X光檢查是必需的,
並務必請您做好個人口腔清潔,以保持牙齒與牙周健康。
牙齒在接受矯正治療後牙根可能會吸收: 輕微的牙根吸收在臨床上沒有特殊意義,
但是當牙根尖發現異常吸收等足以影響健康之情況時,
您的矯正醫師會重新檢視並評估您的情況,並於知會您後,暫時中斷或終止矯正治療,以避免情況惡化。
但在極少數的例子上,可能會危及牙齒的穩定度及活性。
部分牙齒於矯正完成之後, 會發現有牙髓活性喪失的情況,而此多為暫時性的現象。
若無其它臨床症狀,只須持須追蹤即可。
成年患者,常因既已存在之齒槽骨與牙齦萎縮問題,於牙齒排列整齊,且相鄰牙齒緊密接觸後,
依然會有黑色三角空隙,存在於相鄰牙齒接觸面下方間,而影響美觀。
必要時矯正醫師可藉由牙冠修型再關閉而改善,而部分牙齦、齒槽骨已嚴重萎縮之患者,
於矯正治療完成後,依目前臨床治療可運用之方式,並無法完全解決齒間黑色三角空隙之問題。
拆掉矯正器之後齒顎矯正就完成了嗎?
經過矯正治療後的牙齒仍有改變位置的可能,
牙齒位置終其一生都有生理性移動的現象, 即使未接受過矯正治療之牙齒亦是如此。
此外,牙齒自然生理性磨耗、咬合力、異常咬癖、顎骨生長或周圍軟組織等因素,
都有可能再度造成牙齒排列不整齊。
因此,已矯正好排列整齊的牙齒,須依您的醫師指示正確的使用維持器,
可使牙齒再度移位的情況降至最低。於生長期的患者,上、下顎骨生長的方向與量,
常為矯正醫師所無法精確預期與控制,並會影響矯正治療的結果。有少數的病患,
會因為顎骨極度的生長,而必須在治療過程中變更治療計劃。
若有上述情況, 矯正醫師會再重新評估您的現況,並告知您變更後之治療方式。
不過,假如您在齒顎矯正治療之前,
詳細了解自身或患者的治療流程、臉型、顎骨、咬合與牙齒的問題所在,
以及齒顎矯正治療的相關問題,並於治療期間充分合作,就可達到良好且令人滿意的治療結果。
聽說有舌側矯正的方式,有甚麼不同?
齒列矯正治療大多都將主要的矯正支架放置於唇側,在某些情況下,才會附加其他裝置於舌側。
而“舌側矯正“則是將主要的矯正支架放置於舌側,但是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也會附加其他裝置於唇側。
由於將主要的矯正支架放置於舌側,舌側矯正最大的優點就是患者比較不會被發現在進行矯正治療。
然而,坊間常有一種說法:做舌側矯正,那很痛苦耶!舌頭會被割破,根本沒辦法吃東西。
但是,就組織學而言,唇側及頰側的黏膜是屬於非角質化黏膜,而舌頭的黏膜是角質化黏膜。
所以,其實是“舌頭的角質化黏膜比較耐磨“。
只是當某些意外狀況,因舌側矯正支架造成舌頭黏膜潰瘍時,進食困難度是比較高的。 所幸的是,以現在的舌側矯正支架與舌側矯正技術進步,其實已經可以大幅降低這種狀況的發生。
發音干擾,也是另一個坊間常對舌側矯正的負面觀點。
若單純就矯正支架的寬度而言,舌側矯正支架而其實比唇側矯正支架短。
也就是說,舌側矯正支架比唇側矯正支架體積小。
當我們在發音些齒舌音時,舌頭仍然會與牙齒接觸,雖然會造成一些困擾,
但是幾乎在舌側矯正支架裝置後的數小時後,發音功能幾乎回到正常。
反而是治療後的活動式維持器所造成的發音干擾所需的適應時間反而比較長。
在矯正生物力學方面,可分為兩個部份討論,一為矯正支架間距,二為矯正支架裝置位置。
關於矯正支架間距:由於舌側面牙弓周徑較短,
所以即使舌側矯正支架比唇側矯正支架短, 舌側矯正支架間距還是比唇側矯正支架間距短。
因此,必須使用比在唇側矯正支架更細或更具彈性的矯正弓線。
這也會造成舌側矯正支架裝置的問題,在擁擠的齒列,常會需要分次裝置舌側矯正支架,
造成矯正弓線更換程序比較煩瑣,進而使矯正時間會比裝置唇側矯正支架要長。
關於矯正支架裝置位置:由於舌側矯正支架裝置位置於舌側,
所以當門齒向後拉回時牙齒有比唇側矯正更易舌側傾斜的趨勢,
所以通常醫師在進行門齒向後拉回前, 必須先花時間建立門牙的特殊角度,
並於進行門齒向後拉回時,延長牙齒施力間隔。
所以,也會造成矯正時間會比裝置唇側矯正支架要長。
在對舌側矯正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後,那要如何開始進行舌側矯正治療呢?
其實,大部份的流程接與唇側矯正相同,最大的不同大概是舌側矯正支架大多都是要客製化訂做的。
因為牙齒舌側解剖形態變異較大,若將現成的舌側矯正支架直接黏著於未經調整的牙齒舌側表面,
會因為牙齒舌側表面角度不同,而造成牙齒高低不一,角度異常的狀況。
所以,大概沒有辦法像唇側矯正可以立即裝上矯正支架,
而訂製的時間也會因個別狀況而有所不同。
一般來說,一個月的等待時間是必需的。
經由精密的定位方法,於裝置時採用間接黏著法, 以達到精準的放置舌側矯正支架。
那做舌側矯正治療的效果呢?
以現在的技術,大多數唇側矯正的病例皆可以用舌側矯正治療,而且治療效果相同。
相信大家在經由上述的介紹之後,對舌側矯正已經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其實,相較於唇側矯正患者,矯正醫師對舌側矯正患者必須付出超過三倍以上的心力。
在大多數病例,以舌側矯正治療的困難度也是比較高的。
也因為矯正支架裝置於舌側,臨床操作的困難度也會大幅提高,
再加上治療時間可能會比較長,所以費用也會相對增加。
隨著科技的進步,隱形矯正技術也正蓬勃發展。
相較於其他隱形矯正技術而言,使用舌側矯正支架進行治療時,對牙齒的控制是最好的,
也能治療大部分比較困難的病例,治療效果也比較好。
也比較不會因為牙齒移動速度的個體差異,而造成治療結果與預期評估有太大幅度的落差。
我相信,對於想接受矯正治療的患者,在不想被旁人發現矯正器的前提下,舌側矯正治療是一個最佳的選擇。
您從未有過的美療觸感饗宴 體會 Soft 舒壓 SPA ~ 回味無窮 ‧完美極致舒